台中

台中科博館《大地瑰寶》礦物常設展:探索科學奧秘以及礦物之美

耗時多年的籌備,台中科博館在近期推出《大地瑰寶》大型礦物常設展,將近600坪展場空間,匯聚30年來珍藏超過1700件珍貴稀有礦物蒐藏,共分成八大單元,介紹礦物演化、晶體結構與色澤和世界各地礦物種類,融入多媒體互動小遊戲,不論從科學角度學習知識,或是美學角度欣賞礦物寶石,都能有滿滿的收穫,就來看看我的心得分享吧!

 

▸ 追蹤蔡小妞依玲:FacebookInstagram

▸ 如果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,別忘了請我喝杯珍奶

 

 

 

科博館《大地瑰寶》礦物常設展資訊

 

  • 地點:科博館地球環境廳
  • 時間:09:00-16:45
  • 門票:憑展示場門票或恐龍卡即可入場

科博館《大地瑰寶》礦物常設展設在地球環境廳,購買展示場門票(包含生命科學廳、人類文化廳及地球環境廳)即可入場,目前固定時段會有解說人員導覽,建議入內先詢問現場人員或到綜合服務中心詢問,跟著導覽肯定比自己走馬看花還要更有收穫。

 

 

 

科博館《大地瑰寶》礦物常設展參觀動線

 

  1. 礦物演化
  2. 礦物無所不在
  3. 晶體對稱之美
  4. 晶體色澤之美
  5. 台灣寶藏
  6. 世界礦區晶體大觀
  7. 礦物世界
  8. 礦物與生活

《大地瑰寶》礦物常設展共有八個主題區,三層樓將近600坪空間,展出超過1700件礦物標本,建議一定要吃飽再來逛,才不會眼花撩亂每樣礦物都越看越像美食呀哈哈哈!

除了展區內有互動式遊戲之外,也有推出手機版的「礦物探險任務」,在入口處掃描螢幕上的QRCode即可進入活動。以下就針對這八個主要展區,來分享我心目中不可錯過的看點。

 

 

 

科博館《大地瑰寶》礦物常設展

 

礦物演化

你們知道地球上有超過5700種礦物嗎?甚至比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和衛星還要多!如此多樣化的礦物,並不是最初就同時存在,而是隨著地球發展過程漸漸演變而來的。

第一區的最大亮點就是「月岩」,1969年阿波羅11號成功登陸月球,帶回了21.5公斤的月岩,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森把月岩碎石送給了135個國家,中華民國所收到的登月紀念品最初一直存放在中研院,直到1994年才由科博館典藏,這也是為什麼會同時見到了太空人意象和國旗在同個空間。

 

接下來會見到地球演化不同時期的礦物種類,依序是「黑色大地」、「紅色大地」和「綠色大地」。

其中45.5至38億年前的「黑色大地」時期,能量大量釋放,加熱融化逐漸冷卻後,外層凝固形成地殼,也因此地表覆蓋著大量的黑色玄武岩,目前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礦物是「鋯石」,有著44億年的歷史。

而「綠色大地」時期則是由於溫暖潮濕氣候和高氧含量環境,使得岩石受到風化,礦物也因為氧化作用發展出色彩多樣結構複雜的新種類,繽紛多彩,越看越覺得好美呀!這些變化背後,記錄了地球化學環境的變遷與能量流動,每一顆礦石都像是一頁地球日記,讓人不禁讚嘆大自然的創造力。

礦物早在人類之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,經歷過火山、風化和氧化,卻還能閃閃發亮,真心覺得自己真的好渺小!

 

礦物無所不在

地球的固態組成物質除了地表少許土壤之外,大部分都是岩石,岩石主要就是由礦物所構成的,也因此在大自然當中,礦物可以說是無所不在。目前已經有命名的礦物種類超過5700種,將來持續探索研究,也會有新的礦物被發現。

這一區介紹了不同地質環境條件下所產生的礦物種類,例如蒸發岩屬於化學沈積岩,是水溶液經由蒸發作用結晶沈澱形成,內陸湖泊和潟湖都是有利的環境條件,石鹽、石膏和硼砂等就是常見的蒸發礦物。

 

晶體對稱之美

礦物形成過程,組成元素或化合物的原子或離子,會以重複有規律的方式排列,形成礦物晶體,其中六大晶體模型是最常見的。而礦物的形狀除了晶體變化之外,也會受到外在環境影響,而有著不同的多樣風貌。

 

我自己好愛這一區的展示,多樣變化的礦物形狀,是大自然最美的藝術品。

其中「權杖水晶」由於單顆疊晶體剛好長在原有晶柱的菱面體尖端,讓整體外觀有著權杖外型;「教堂水晶」則是因為後期成長的疊晶層層堆疊,上尖下粗彷彿歐洲教堂建築;「硫磺」這組來自義大利的礦物標本,根本是超精緻的粉粿吧哈哈哈!

 

晶體色澤之美

礦物吸收、反射和透射不同波長的光,產生不同的顏色、光澤和透明度,也因此除了形狀外觀不同之外,也呈現了繽紛的色澤。

展區中有著重達1700公斤的礦石,由淡褐色矽鋅礦、白色方解石以及黑色鋅鐵尖晶石所組成,在短波段螢光照射之下,矽鋅礦發出綠色螢光,方解石發出紫紅色螢光,黑色粒狀鋅鐵尖晶石則沒有螢光特性。

 

現場燈光一變,螢光礦石立刻亮了起來,在黑暗中閃閃發亮,那畫面真的很夢幻,讓人忍不住一直盯著看,覺得大自然也太會創造驚喜了。

大自然中的礦物又分成「自色性礦物」和「他色性礦物」,「自色性礦物」主要成分含有特定元素,因此呈現單一色系,例如黃色的硫磺、綠色的孔雀石和黑色的磁鐵礦,「他色性礦物」則是因為含有不同微量元素而顯現不同色彩,例如石英、石膏、螢石和方解石,會呈現出多彩的樣貌。

隔著玻璃欣賞迷人礦物,卻也忍不住好奇觸感如何?展區中特別擺放了一塊粉嫩夢幻色澤的薔薇石英,也是唯一能親手觸摸的礦石。在許多傳說當中,都有著關於粉晶的療癒價值,記得放慢呼吸輕觸石面,感受礦石的溫柔能量。

 

此外水晶晶體內也常見到針狀或是片狀內含物,例如金色的金紅石被稱作維納斯髮晶。由於特殊內含物和晶體結構,再加上在礦物表面的特殊方向打磨或切割,會呈現精靈般的光彩變化,也因此受到喜愛成為市場中的高貴收藏,例如貓眼金綠寶石、星光紅寶石和星光藍寶石等。

水晶內含金紅石真的好特別,橘石英內含赤鐵礦閃著細緻又高級的光澤,透石膏那柔柔的顏色也讓人好喜歡。看著這些繽紛礦石,整個人都被療癒了,當天我還忍不住一直問解說人員,哪裡可以買到這麼美的礦石帶回家收藏哈哈哈!

 

台灣寶藏

提到礦石寶物似乎都不會馬上聯想到台灣,其實台灣的礦物也是非常精彩的!

1.5億年前從海底冒出,經歷一次次的板塊擠壓和火山爆發,大約在250萬年前有了今日台灣島的面貌,雖然台灣的礦產資源不算多,不過礦物種類卻很豐富,其中「北投石」就是以台灣地名來命名的唯一礦物。

生活中常見的明礬石大多是白色,也會見到作為止汗除臭用品,沒想到現場竟然能看到七彩版本!原來是因為表面覆蓋了鐵礦,才呈現出這麼燦爛的色澤,完全顛覆我對明礬石的印象!

 

台灣也曾經有過開採礦產輝煌時期,例如九份金瓜石的金銅礦、滑石、蛇紋石、西部石灰岩以及新竹苗栗的石英砂,展覽會場中也有淘金砂小遊戲能挑戰,我覺得難度有點高,玩了幾次成績都沒有很棒,就留給厲害的你們試試看囉!

台灣閃玉又被稱作軟玉,分布在花蓮壽豐鄉豐田荖腦山,也有豐田玉之稱,呈現暗綠色到黃綠色,介於半透明和不透明之間,有著發達的片理也含有黑點礦物。

現場還有一座可以真的坐上去的玉製椅子,也別忘了體驗看看,蔡爸當天陪我看展累了,倒是在這冰冰涼涼的玉椅子上休息得很開心。

 

世界礦區晶體大觀

世界上許多石灰岩地區都有著壯闊的鐘乳石洞,其中巴西南部遍佈著前白堊紀早期的玄武岩體,印度德干高原則是被前白堊紀末期噴發的玄武質岩漿所覆蓋,在這些鐘乳石地形當中,都藏有著精彩的礦物寶藏。

《大地瑰寶》不僅展出高達三公尺的鐘乳石林,也打造了鐘乳石洞穴造景,跟著解說人員聽故事,能了解鐘乳石的形成變化,石鐘乳、石筍和石柱等各種型態的洞穴岩如何產生。

鐘乳石洞穴造景雖然規模不算很大,但整個空間散發出神秘又夢幻的氛圍,人潮較少時,隨意一個角落都能拍出好看的文青看展照,既能長知識,也能留下漂亮的回憶。

 

礦物世界

礦物世界真的是色彩斑斕讓人看得賞心悅目,依據礦物的化學成分和晶體結構分類,展出來自印度和巴西的礦物標本,除了超過1500公斤的巴西寶石級心形紫水晶簇是展出亮點之外,也能認識到自然金、自然銀和金剛石等多樣化的礦物。

原本是抱著長知識的心情前來,想了解各種礦物的種類和形成,沒想到一走進這群燦爛奪目的礦石就迷失了。每一顆都精緻耀眼,甚至都是珍貴寶物,價值高得驚人,欣賞到如此多價值連城的寶藏,根本也超划算呢!

 

其中我最愛的就是針沸石和鈣沸石,乳白色針狀晶體呈現球狀聚集,刺刺毛毛的造型好可愛喔!小小提醒,許多珍稀礦石越看越像美食,例如三層肉、粉粿、雪花冰和骰子牛等,記得一定要吃飽了再前去哈哈哈!

 

礦物與生活

其實礦物從古至今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,石器時代就會使用燧石做成武器,也會利用黏土礦物製作成各種形狀的陶器。古代壁畫、彩陶、漆器和瓷器等藝術品當中,也經常能見到礦物做成的彩繪顏料;就連中藥也分成了植物藥、動物藥和礦物藥。

 

雖然大自然當中有超過5700種礦物,不過作為寶石用途的只有大約100多種,也因為稀少、耐久和美觀等特色,多了浪漫的色彩,當然也演變成現今的商業化市場。

好啦,這篇台中科博館《大地瑰寶》礦物常設展的分享也要到此告一段落了,建議至少預留兩小時參觀,如果有機會聽定時導覽,跟著解說人員細細聽故事,才能吸收到更多有趣又深刻的礦物知識。當然也能單純抱著輕鬆的心情來欣賞,瞧瞧來自世界各地五彩繽紛閃耀奪目的礦物寶石,本身就是一場視覺的饗宴。

 

無留言

發表留言

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,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